探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与“钱荒”之关联
■ 金研
央行曾于5月9日公布的《201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受外部形势不稳及资本流动多变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供求的波动性有所加大,尤其是当多个因素相互叠加或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时,有可能出现市场短期资金供求缺口难以通过货币市场融资及时解决的情形,不仅加大了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难度,而且不利于中央银行进行流动性总量调节。”同时央行还表示“2013 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及时公布了2013 年度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参与机构名单,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情况开展了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操作效果。”由此可见,自今年一季度,央行已开始调整了流动性管理的思路。
自6月24日,央行连续发布公告,一方面通过明确后期政策取向,以稳定市场预期,同时也指出造成近期货币市场波动的六大原因:其中,季节性因素包括补缴法定准备金、外汇市场变化、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和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四点,非季节性因素包括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两点,本文拟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来分析后两个非季节性因素。
第一,中国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并行。本次危机以来,与其他经济体不同,中国商业银行呈现资产规模快速扩张态势。以中、美金融体系比较为例。首先,在总体资产扩张速率上,近两年来大体呈现出“美联储快于中国商业银行,中国商业银行又快于中国央行,中国央行快于美国商业银行”的格局,即从央行和商业银行增速对比情况来看,美联储的资产扩张增速显著快于美国商业银行,而中国央行的资产扩张增速则低于中国商业银行。其次,中国商业银行在资产快速扩张的同时,资产负债结构也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资产方,中国商业银行同业资产占比自2010年以来不断提升,升幅约9%;负债方,存款占比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末的71%降至2013年一季度末的67%;同业负债占比上升,2011年以来这种分化趋势更加明显,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已升至12%。
第二,伴随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加之居民理财需求的上升,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近两年以来同业业务快速增长。自2011年下半年,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增速明显快于总资产负债的扩张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除了在总量上的快速增长之外,各类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发展也呈现不同格局。按照16家上市银行2012年年报公布的日均资产和负债数据计算,截至2012年末,以兴业、民生、华夏、南京、光大、浦发等股份制银行的同业资产比重均超过了20%,相应国有商业银行的比重则在10%以内。
综合上述分析,造成6月份货币市场波动的原因,除了准备金补缴、税收集中入库、商业银行补充外汇头寸、股份公司分红购汇等短期性因素之外,对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影响更为深远的因素还包括:中国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体系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并行;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比重的上升;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同业业务的不同格局。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结束,加之金融脱媒推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和非信贷类资产业务有了不同方向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为主的金融产品的发展,导致居民银行存款波动性加大,相应同业负债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相较临时性、季节性因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对于货币市场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同时商业银行体系资产负债结构、金融市场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在给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创造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