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热点沙龙 中国货币政策会否放松?

发布时间:2013-05-29

背景:继欧洲、印度、澳大利亚央行纷纷降息后,韩国、以色列和土耳其央行也意外宣布降息,自今年3月以来,已有13个国家陆续降息,印度、波兰和格鲁吉亚更是降息两次,令市场对于全球宽松流动性潮涌的预期再无意外。对此情况,市场认为,鉴于目前国内外日益扩大的利差和汇差,国内也有降息的需要。目前中国基准利率为3%,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依旧不减,面临国际资金流入的压力很大。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央行重启3个月期限央行票据,并公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市场解读为短时间内中国不会放松货币政策。

热点:中国货币政策会否放松?

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

    未来政府将不会放松货币政策,也不会推出刺激措施。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对未来经济平稳增长保持信心,将把好流动性总闸门作为主要政策基调。尽管央行对通胀的措辞趋于温和,仅提到对不确定性仍需密切关注,但央行也没有暗示将在短期内放松货币政策。相反,央行提出要加快调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形成新的可持续增长点,从而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可期的是,监管层对影子银行活动(包括理财产品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的加强,将使得未来数月信贷增速有所放缓。这个过程可能会控制得较为平稳,但如果某个不可预见的金融环节发生断裂,或者部分市场流动性出现冻结,那么流动性意外紧缩的风险确实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能会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缓解紧张的流动性。——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

    央行此举(重启央票发行)是在试图传达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的信号,今年年内将保持利率和存准率不变。货币政策操作的重点将是管理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央票重启的原因是为应对近几个月外汇交易导致的准备金的大幅增加。一季度,银行外汇占款增长1.22万亿元,远高于2012年全年4950亿元的总量。央行也可选择上调存准率这种成本更低的措施(法定准备金的利率为1.6%。而央票的收益率为2.9%),但上调存准率的影响更强烈,可能会被市场误读为政策收紧。——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

    降息未必能够解决多国面临的经济问题。也有分析师指出,中国可以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但目前国内流动性并不缺乏,即使释放一定的流动性,也未必能如美日一样刺激和推动本国股市持续走强。相反,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并引导资金真正进入需要发展的实体经济之中,更有利于经济的健康运行。——花旗集团高级经济师丁爽

货币政策或可能倾向宽松

    货币政策将倾向于宽松。对于央行重启3个月期限央行票据(17个月以来的再次发行),与春节之后恢复的回购交易相似,这应该更多的像往常一样视为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公开市场操作,而不是紧缩政策的开始。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环境将持续下去,原因在于国内和全球经济增长复苏弱于预期。温和的食品通胀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允许央行政策更灵活。与此同时,政府需要防止财政和金融风险的上升以及资产出现泡沫。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理财产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其他影子银行和套利活动的监管,并在房地产市场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鉴于全球多家央行最近纷纷降息,中国央行推动进一步的利率和资本账户自由化,以及低迷的国内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央行或将基准利率降低25个基点,以及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将从目前基准利率的1.1倍提升至1.2倍。——巴克莱中国经济研究学家常健

    很多央行开始选择降息,并通过干预汇率来避免本币的过度升值,我们认为中国央行在年内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也开始上升。降息有利于减少资本流入。同时央行应该允许商业银行进一步放宽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比如说放宽至基准利率的1.2倍,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也减少了实际负利率出现的可能性。而影响降息的关键因素:通胀,4CPI同比上升2.4%PPI同比下降2.6%,这样的客观数据也一定程度为降息预留了可操作的空间。——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

    全球货币战争下中国难以独善其身,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最早可能在56月份进行,且会进入降准周期,预期有23次的降幅,每次下调25个基点,时间上会持续到89月份。至于降息也会存在一定可能性,但概率低于降准,最有可能的是单边降,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主管胡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