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孤注一掷
■ 金研
4月3日至4日,日本央行召开新行长黑田东彦就任后的首次货币政策会议。会议决定推出新的货币宽松政策——“量化和质化货币宽松”,以在2年内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日本央行将在两年内将基础货币、所持日本长期国债(JGBs)余额以及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余额扩大一倍,并将所购日本国债的剩余期限平均延长一倍以上。
此外,日本央行宣称将通过举办论坛等方式来增加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沟通,并将暂停遵循货币发行量规则①。
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甘利明在日本央行政策会议后表示,他对这些政策给予高度评价,称央行的上述新举措比预期还要大胆。而日本市场也做出了向好的反应。政策宣布当日,日经225指数上涨2.20%,次日继续上涨1.58%。而日元对美元走势在4日大幅贬值达3.45%,5日继续贬值态势,盘中曾一度触及97.82的低点。
此次日本央行宣布的货币政策的力度超过了市场预期。其中,对于日本长期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以及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资金(J-REIT)的购买成为了新政亮点。此前,从风险规避角度出发,日本央行对购买此类证券态度并不积极。此次,日本央行希望通过此举来提振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从而鼓励投资者买入相关资产,同时通过压低长期利率来鼓励消费者和企业进行贷款或消费。
但是,如此大胆的货币政策能否推动经济增长并如期实现2%的通胀目标仍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加以考量。
首先,如此庞大的资产购买计划助长了日本政府债务负担的加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日本债务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早已超过220%。此番新政将进一步便利日本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日本国债的主要持有人是日本居民,但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国内储蓄率下降等问题的暴露,此种债务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怀疑,加上日本央行又没有提出具体消化这些国债的日程表和措施,市场担忧加剧。
其次,流动性的大幅增加将推升资产价格,从而有可能带来新的金融泡沫。长期来看,日本央行调整利率的压力将大为增加,日本政府偿还利息的压力也将随之增大。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的直接后果是庞大的政府债券市场的崩溃,或者是像希腊一样的债务重组。无论是哪种情况,日本经济都将承受巨大代价
再次,安倍政府至今仍未提出可行的经济改革方案。安倍晋三此前曾表示,将在6月份推出一揽子促增长的改革,但目前来看进展并不顺利。如果没有配套措施解决人口老龄化、产业外移、服务业效率低下等长期拖累日本经济增长的问题,仅凭日本央行激进的资产购买计划并没有实际意义。
最后,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无疑会带来日元贬值,而日元贬值虽然有利于企业的出口,但对于像日本这样在生活、生产成本上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来说,大幅贬值必将带来进口成本的提高。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日本贸易差额已连续8个月出现逆差。在此背景下,过快贬值可能进一步加大贸易逆差,这将给日本经济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总体来看,黑田东彦的量化宽松政策从货币层面呼应了安倍晋三的经济策略。在此剧烈的刺激政策下若日本经济仍无改观,对于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民众信心的建立将是重大打击。目前来看,日本市场对于此番新政持肯定态度,但单纯的货币政策并不能解决日本经济发展的痼疾,后续政策的落实及市场的表现仍需进一步观望。
注:①即央行所持有的长期政府债券的余额不能超过发行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