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 离
----——访建行云南省玉溪玉兴路支行网点经理张莉
本报记者 刘静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个小姑娘太快了,是不是他们行的标兵?”每当张莉听到客户这样的评价时,都会满心欢喜,欣然接受。但因为被评为支行的月度、季度或者年度服务明星,自己的照片被贴在视窗栏里的时候,张莉却觉得那么不自然。“我就老挂在那里,压力很大,实际上好多人比我做得好……”后来,张莉知道了,内心的这些思绪是因为自己“不自信”。
2008年,张莉做了网点经理,开始负责管理20个人的营业室,她的工作发生了变化。按照张莉的话讲,网点经理是一位“管理执行者”,“现在不是我自己做好就行,还要让大家来执行上级命令。”每天上班伊始最重要的一件事是15分钟的晨会,它由网点经理组织、主持。它是一天工作的开始,开好了,可以鼓舞士气。第一次主持晨会时,张莉在头天晚上失眠了。她反反复复的在家模拟,把搜集来的小笑话自己讲了又讲。“我就怕冷场,怕大家不笑。”张莉谈起这段往事时不好意思的笑了。最后,在第一次晨会上还是忘词了,好在笑话讲完,大家都笑了。事后,同事跟她说,她的脸红得像苹果,声音都是抖的。为了把晨会开得有声色,张莉向在建行驻点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学健身操,学他们激励人心的方法,到后来,张莉再开会都不用再做什么准备,直接上来就可以滔滔不绝。
任网点经理之前,因为张莉待人平易,做事速度快,同事们都喜欢跟张莉合作上班。担任网点经理之后,同事关系与以前也不同了。“以前感觉自己在支行人缘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做了主管之后,在沟通和交流时就有一定难度了,不知道该样严格要求这些好朋友似的同事。”张莉的岗位角色没有很快的转换过来。
每天,张莉都要给大家下达指标或要求,有营销方面的,也有业务方面的,每每此时,张莉心里总是打鼓,说话没底气。一次,张莉安排一位员工主持晨会,这位同事不愿意,张莉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对我的工作安排讨价还价,我就很有压力,感觉大家对我的眼光不一样了。”“要怎么做大家才能理解?话要怎么说大家才能接受?要找到一个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相处方式。”这些难题总萦绕在张莉心中。
从基层出来的张莉能够感受同事们的疾苦和需要,会计核算、服务质量、营销指标,对于普通柜员来说,这“三座大山”一个都不能少,一样都不能做的差。所以,张莉坚持以正向激励为主,表扬的多,批评的少。对于一些习惯性的小错误,张莉总是会在私底下指出,或者用小纸条提醒的方式。在支行过道的墙壁上,记者看到张贴了许多“网点精神表扬卡”,如果员工工作表现良好,管理者可以填写发布。当周,四五张表扬卡的表扬人一栏,均是张莉的签名。在其中一张表扬卡上有这样的文字:“感谢你们在一季度旺季营销活动中的积极努力表现,一月份取得了优秀成绩,望二月份再接再厉!”其实,这样的营销一茬接一茬,大家的销售也在日复一日,但张莉觉得这样的表扬依旧很必须。“发现人的亮点,发挥人的特长,激发主动性,就会把一些消极情绪慢慢转变。”
执行容易,打开心结,心悦诚服的接受不易,张莉开始创造条件与同事们直线沟通。QQ群,面对面,递纸条,“我让大家给我提意见,开会时直接提或私底下说都可以,如果一个人能说你的话,那是站在为你好的角度上,说的越多,进步得越快。”
已经可以轻松驾驭晨会的张莉会找出那些不好意思开口的员工,越是不好意思的越是会被拎出来。“我自己就是一个好例子,多开口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式。我觉得每个人都希望站在台上,但是有些人不能突破自己,所以我要给他们机会。”建行网点转型之后,对柜员的服务规范提出了高要求,相关检查从未间断,但对于玉溪支行来说,这家综合型网点的对公复杂业务占据了一半以上,柜员有时难以兼顾,抵触情绪也在所难免。在张莉做服务培训时,有个员工就直接问她:“我想不通,每天这样问候,这样微笑,有什么意义?”“我就告诉他,优质服务不仅仅是‘你好,欢迎光临’那么简单,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来欢迎这位客户。要与客户达成某种合作时,必须是建立在良好的服务基础上,客户才会对你信任,才有了合作的可能。” 面对这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张莉很坚定的给出了答案。
从主持20几人的晨会,到面对玉溪所有所辖行网点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做服务培训,张莉完成了从腼腆到从容的“蜕变”。与此同时,大家也慢慢相信和理解了,做这些事是对大家有利。
记者的话:
工作和生活实在差别很大,怎样拉近与岗位的距离?理想和现实差别也很大,怎样容忍与理想的距离?人与人的差别更大,用微笑和握手就能走近对方?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张莉最喜欢说的两个字就是“用心”,这应该就是她的秘笈,也是对待“距离”的方法。
- 附件下载:
- 3207r.JPG